這幾年,便利店成了新零售的一個熱門領域。即使在無人店、無人貨架極熱之時,圍繞便利店的討論和布局也從未停止。
資本的投入,加速了便利店的成長,但也放大了很多傳統便利店的數據流轉和效率問題,便利店在新零售行業(yè)賦能者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2017年10月29日,鮮生活宣布收購好鄰居便利店,旨在打造的社區(qū)生鮮O2O新模式終于揭開面紗,好鄰居基于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數字化驅動的新零售業(yè)態(tài)店——好鄰居會員店。
進入便利店領域不到兩年,鮮生活憑借收購北京好鄰居“一戰(zhàn)成名”,從默默無聞的新面孔,升級為影響行業(yè)格局的參與者。
鮮生活目前在北京已經對近100家好鄰居完成了改造,改造后的平均日單量增長達到130%。進軍便利店兩年能有如此成績,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在跨境電商階段的積累。
鮮生活的創(chuàng)始人肖欣曾經在香港做投行業(yè)十多年之久,積累了不少海外的供應商資源。對于海外的商品有一定的理解,同時他也有唯品會、聚美優(yōu)品等電商公司的融資或IPO執(zhí)行經驗。
2014年,肖欣從投行辭去工作,有意向往跨境電商轉型。一方面他有行業(yè)的經驗,另一方面,此時的跨境電商正是一個初創(chuàng)的市場,雖然整個外部環(huán)境還不成熟,但同時也伴隨著大量機遇。但到了2015年,肖欣得出了一個核心判斷:團隊不能再做純跨境電商了。
此時,跨境電商沒有線下的銷售,而線上的流量運營來說對于一個初創(chuàng)的團隊來說很困難,缺乏資源。并且此時面對京東、天貓、網易的入局,純靠線上基本做不起來了。
2016年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消費者對商品、門店和服務形式都有更高的訴求,但國內便利店很少有能滿足。到跨境電商新政出臺,鮮生活把目光投向不需要有電影院、商場等場景的成本過高的投資場景,也就是社區(qū)的便利店。
這里人流量高,但同時又相對低端。他認為社區(qū)人群尤其是年輕人對于進口商品和高品質商品的需求是存在的。
國內便利店近幾年雖然發(fā)展迅速,但很多區(qū)域便利店依然是在野蠻生長,在產品品質及門店打造上,和7-11、全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鮮生活的海外產品資源確實有能力彌補這方面的缺失,但它顯然是把重點卻放在數字化和流量的運營上。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肖欣選擇了傳統的超市好鄰居作為合作伙伴。
好鄰居在北京擁有300多家門店,在北京便利店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但對于流量和會員的運營還很初級。門店和產品也是以很傳統的優(yōu)化迭代方式,周期長,速度慢,效率無法快速提升才是當下的核心痛點。
鮮生活入股好鄰居之后,可以借助其原有的門店網絡把試驗成功的新零售模型快速復制、推廣。
鮮生活作為一家互聯網新經濟公司,只要有好的運營團隊和好的改造能力,對線下零售有包容性理解,對存量的便利店網絡或者存量物業(yè)入口資源進行整合,就可以迅速做起來。
它主要能夠在運營上和數據服務上給予好鄰居商品結構上的優(yōu)化和調整,而好鄰居的團隊依然負責線下的拓展和管理。這樣的新零售式的便利店才可以得到更長久的發(fā)展。
對傳統便利店的數字化改造上,鮮生活從流量、供應鏈、AI、物流、資本、技術等方面切入。整個改造的流程和邏輯大致是:首先通過線上服務,包括美團、餓了么、天貓超市1小時達等的接入,和線下的店面升級改造進行引流,相應地,為了實現配送,需要同步提升物流履約能力。
好鄰居會員店推出了兩種方案。
一是引入自助無人收銀技術方案。好鄰居會員店推出了自助收銀機和掃碼購技術兩套無人收銀方案。這兩套方案都可以減少收銀排隊時間,為消費者帶來便利。
但更重要的或許是,通過無人收銀方式,消費者將不能使用現金方式付款。所以,無論是銀行卡還是第三方支付方式,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和基本信息都能形成數據沉淀下來。
另一種非會員的數據沉淀方案,則是在門店引入人臉識別系統。
有一臺圖像識別攝像頭會對著進店口,第一次進店的消費者,其面部會被拍下來,形成數據沉淀后臺。該消費者下次進店會被“識別”。攝像頭后面則是一塊顯示屏,能適時顯示進店客人是否為會員。
好鄰居會員店內,不同貨架區(qū)也設置了圖像識別攝像頭,“觀測”每位具體消費者在不同商品區(qū)的停留時間,形成數據。
所有的這些,都力圖將門店運營進行數字化改造。將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店內停留區(qū)域時間形成數據,進而可以跟線上,或其他數據平臺比對。從而實現更精準的營銷、服務、選品,甚至商業(yè)選址。
有了鮮生活的數據支持與好鄰居多年積累下來的線下零售經驗與管理,線上與線下的通力合作,就可以使好鄰居會員店煥發(fā)出新的活力與競爭力來。
(1)線上統籌流量與選址
天貓超市首頁近期上線了“天貓一小時達”入口頻道。頻道售賣的商品主要是生鮮、快消品。這些商品與好鄰居線下店“同步”。
所以,這個流量入口似乎是為好鄰居“打造”的。鮮生活正在協助“天貓一小時達”業(yè)務在北京落地,通過門店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打造客戶心智。
線上各平臺不僅輸出線上流量,還將幫助好鄰居進行商業(yè)選址。根據天貓生鮮的線上“流量分布”進行商業(yè)選址開店。
好鄰居會員店還接入了餓了么、美團等第三方平臺,以獲取線上訂單。未來隨著線下門店網絡的鋪開,好鄰居會員店也計劃做自己的流量平臺,因為門店本身也是流量入口,若形成密度布局,可以更好將線下流量轉化到線上。
(2)線下精細運營與配送
有了線上訂單,就要解決線下運營問題。因為線上生鮮訂單需要線下來承接。生鮮是急需求,消費者希望盡快得到商品,線上訂單需要門店為載體提升配送效率。
好鄰居店內商品經營包含200支生鮮、休閑食品、米面糧油、廚房調味品、酒水、家庭清潔、日化用品、乳制品,以及一些生活“應急用品”,比如數據線、電池等。覆蓋社區(qū)日常生活,什么品類都有,但每個品類就選幾款。店內整體陳列豐滿,給人豐富感,易產生購買欲。
好鄰居會員店的同城配物流也是“現成”的,來自易果安鮮達,以及餓了么、美團。因此,好鄰居會員店不需要搭建很龐大的員工隊伍,由于是社區(qū)配社區(qū),好鄰居會員店的配送效率也可能會很高。
未來,鮮生活打算借助其原有的門店網絡把試驗成功的新零售模型快速復制、推廣,把業(yè)務拓展到更大的市場去。這種模式其中的一個核心技術點,就是要實現消費者的數字化,即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無人技術實現消費者的識別和自主結賬。